作為努力積攢財富的小資族,經濟自由才意味著夢想自由,寬裕之後能做的事情更多、更能照顧別人,把握對財富的渴望也能成為勇往直前的動力。從小到大,家庭和學校教育我們的觀念都是「勤能補拙」、「努力念書、努力工作」,靠著一味存錢,存到頭期款後貸款買房,接著揹著沉重貸款度過接下來的二、三十年,後來長大了才知道,這樣途徑絕大多數只能一生庸庸碌碌!你會發現,儘管是中產階級中令人稱羨的高收入族群(醫生、律師等),他們的生活未必能富得起來!那是因為他們相對要承擔的稅也多,很多人會發現自己就像滾輪內的倉鼠,汲汲營營也頂多只是有車有房、送小孩出國念書而已。殘酷的資本社會,經常是大者恆大,弱勢確實很難翻身,而很多人仇富的心理,也是因為覺得這些人投機取巧、玩弄律法來獲利,對士農工商沒有實質貢獻。我覺得勤勤懇懇的態度並沒有錯,可是我們確實有必要認清這個現實世界的運作模式,就算上不了枝頭當鳳凰,起碼不要讓自己陷入困境。我認為一個出自平凡小康家庭的年輕人,身上可能還背負著助學貸款,積累財富的路徑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階段】初入社會第一份工作
找一份薪水不見得是最優但公司有前景的工作,加強專業領域,投資自己好好進修,給自己2-3年內加薪升等的目標。此階段年薪可能只有40-60萬左右,住家裡或是便宜套房,負擔房租、家用、學貸、生活費,每個月可能只存得了幾千塊,這少少的存款必須一部分存下緊急備用金,一部分投入短線投資。我覺得這時期單靠節流其實是賺不了多少錢的,少少的存款先忍耐不要買奢侈品,應該積極學習理財會計知識,建立正確觀念後嘗試炒短線,把本做大,從錯誤中學習。需要注意的是,應該先準備好3個月以上的生活備用金才做投資喔。
【第二階段】第二份工作之後
這階段開始陸續換工作,大概是畢業後五年左右的時間,應徵工作的理想待遇通常比前份工作月薪至少增加3-5K以上,年薪可以來到70萬以上、百萬以下。之所以每份新工作都可以喊出比前份工作高的價碼,是奠基於專業能力的提升,並培養人才管理能力,學會站在主管/老闆的角度看事情。這階段可以搬到好一點的大套房居住、買小小的奢侈品犒賞自己,我覺得除了緊急備用金可以提高到6個月之外,應該要為自己配置實支實付的醫療/重大傷病/癌症保單,不必一次到位,但可以逐年慢慢加強。這時候除了短線之外,可以開始配置部分資金投入長線投資。
【第三階段】思考被動收入&合法節稅
此時畢業後大約七、八年的時間,年薪百萬以上,通常在工作上已是主管層級,有的人購入人生第一間房、開始房貸人生,有的人步入婚姻、花了不少錢在婚禮及蜜月,就算沒有買車買房,可能一年幾次出國旅遊、購入奢侈品也不會猶豫太久。這個階段通常工作壓力強度也比當初做基層來得高許多,沒日沒夜地加班,只為了五子登科的人生里程碑。看似賺得多了,但稅繳得也多了、開銷也變大了,而且由奢入儉難、吃好用好已經回不去,還很可能因為這幾年持續不懈地工作感到倦怠,很多人會在此時思考轉換工作型態,設法增加被動收入,並為了節節高升的稅款思考如何合法節稅。(參考:羅伯特清崎-為什麼拚了命存錢,卻只會讓你越來越窮?
【第四階段】累積足夠被動財富,實現財富自由
不乏聽過這種例子:在知名企業任職,前景一片看好,因為某些原因突然決定辭職、做自己的老闆,開創自己的一片天。當然,失敗的例子一定也是比比皆是,我覺得吸收正反案例的經驗學習教訓,融會貫通,才是對的。這個階段摸索出自己的收入公式,找到既能自我實現又能更有效率創造收入的工作/生活方式,我覺得「財富自由」不等於「不工作」,這兩件事情是脫鉤的,而是減輕經濟壓力之後,思考模式能跳脫出為五斗米折腰的框架,往後人生也才能擁有更多選擇。
 
對我來說,#環保  #收納  #理財  這三者基本上是互有關聯的(延伸閱讀:做一點點、小小的好事收納訣竅)。理財工具何其多,之後還會想嘗試保險(醫療險為主)和黃金存摺,有更多心得會再來不定期更新,目前理財心得以下分述之:
 
1. 薪資戶只要薪水一入帳,就依用途比例分別轉出至不同戶頭。
2. 雞蛋不要放在同個籃子裡,分散風險以策安全。
3. 自己親身了解、操作,不要妄想只要把錢交給別人就能幫忙獲利。
4. 時常檢視自己的資產分配,記帳方式必要時進行調整,對數字夠敏感。
 
  • 信用卡
  • 股票
  • 外幣定存
  • 保險
  • 會員集點卡

 

3/3 其他撇步

  • 辦理數位帳戶,開通網路銀行 
  • 善用團購網/信用卡優惠
  • 二手物義賣/以物易物
  • 日用品逢特價適量採購
  • 衣服鞋包計畫性消費
  • 善用免費資源:學習、閱讀、運動 
  • 省下的時間精力,創造更大效益
 

 

1. 薪資戶只要薪水一入帳,就依用途比例分別轉出至不同戶頭。

  • 落實分流,避免超支:這就是所謂的「信封存錢法」!例如生活費、房租、貸款、保險、股票、一般綜存等,開設多個帳戶分別存放(要是算上那些前公司開設的薪轉戶,敝人目前擁有橫跨多達 10 家銀行、共 13 個帳戶),避免超支動用到不該使用的款項。
  • 盡情使用生活費吧:既然每個月都已先提撥儲蓄和投資的金額,只要不動用其他資金,在生活費固定的數字範圍內就可大方用罄,不須拘泥用途,也不要試圖再從這裡擠出什麼油水,因為滿足物質欲望和兼顧生活品質還是很重要的。
  • 一般綜存的優先序大於其他投資:為確保急需時有足夠的現金可以動用(例如出借、待業、就醫),以個人而言保留至少3-6個月的生活費在一般綜存戶頭,有多餘的才會轉投資。尤其如果有買保險,一定要記得把保險費先扣起來,否則繳不出保費就虧大了。
  • 節省轉帳手續費,積沙成塔:既然是每個月發薪第一天都要轉帳的例行公事,我會直接設定ACH,統一由有跨轉優惠的帳戶去轉出房租或其他費用,或是提出一筆現金,到存款機存入具有跨轉優惠的銀行帳戶(例如台新Richart或國泰KOKO)。如果覺得提現存入很麻煩,那就直接辦理ACH設定一勞永逸吧,畢竟手續費積沙成塔,辛苦錢不要白白讓銀行賺走了才是。
 
2. 雞蛋不要放在同個籃子裡,分散風險以策安全。
想要投資獲利,不外乎就兩種方式:穩定配息或賺取價差。
  1. 穩定配息:定存、儲蓄險...
  2. 賺取價差:期貨、石油、黃金...
  3. 兩者兼具:基金、ETF、股票、債券、外幣...
有的人認為手上資金不多更該集中火力、專注某項投資,但我認為小資族應該謹慎安全中求進步,不要過分貪圖暴利(意思就是10%就獲利了結啦,等錢滾錢夠多資本了再來分流,一個戶頭穩定投資,一個戶頭專門滿足冒險本性)。雖然資本短薄、分流後金額都不多,但每次進出賺個幾千也是不無小補,未來連本帶利慢慢增加數字,效益也會越趨明顯。
 
3. 自己親身了解、操作,不要妄想只要把錢交給別人就能幫忙獲利。
像是基金市場我不了解,便不會交給理專操作,因為不論加碼還是退場對方都會有一套說詞,即使是最信任的家人好友也是,自己不了解規則和趨勢,只會被牽著鼻子走,賠錢也怨不了人。
 
4. 時常檢視自己的資產分配,記帳方式靈活調整,對數字夠敏感。

透過google drive試算表記錄所有帳戶收支明細,有人覺得太誇張了吧何須如此錙銖必較,但敝人個性是須全盤掌握數字才有安全感。然而收支從來不必固守某種記錄方式(不一定要數位化,你習慣紙本也沒關係),重點是這些欄位數字要有意義,不要讓收支記錄淪為無感的例行工作。

尤其收到信用卡帳單一定會仔細對帳,以免有誤,任何爭議款立刻致電客服查詢。不論是未入帳的待收款項,還是生活費帳戶已經透支,都能瞭若指掌,在我的收支表上,每筆金額都清清楚楚被記錄(包括現金回饋金額),絕對不會有模糊爭議的數字。有的人總是對帳對不起來,覺得反正只是小額就輕易手動更改銷帳,這樣的習慣是不行的喔。

google收支試算表範例至此下載
image
實際上我個人使用的是更複雜、包含圖表的版本(如上圖),一年一份試算表,每個月份一個sheet tab,只把簡化版分享出來給需要的親友使用,雖然這些顏色區塊公式如果沒有詳加說明基本上別人也不知道怎麼使用,但我覺得每個人可以參考這邏輯、各自延伸發展適合自己的公式,使用重點說明如下:

image

 

image

image

  1. 收入:每一筆應收帳款會寫在這裡,例如房租押金、副業收入、借出的款項,未收款先暫時反灰。左上角第一個欄位是「本月生活費已領」,只要有領用生活費帳戶的錢就會更新此欄位。
  2. 支出:
    -最上方是總計。
    -中間因為每家信用卡結帳週期不一,所以這裡會記錄上個月消費但尚未繳款的信用卡支出金額,四張卡就臚列四個金額。
    -下方是本月每筆支出,這裡只記錄「現金大額支出」和「每一筆刷卡紀錄」,小額現金雜支直接變更現金餘額欄位即可,刷卡紀錄後面會帶分類碼,以便寫公式加總,並且收到信用卡帳單後逐條核銷對帳,填入對應的底色,有任何問題立刻撥打客服反應。
  3. 生活費:最左邊是現金餘額,就是現在口袋錢包裡有多少現金。中間分別是「本月生活費未領」以及「每日餐費預算」*「本月剩餘天數」=「本月所需餐費總計」,最後可以得出本月生活費究竟剩下多少錢(包含銀行帳戶&口袋錢包現金)。
  4. 總資產:最重要的欄位!加總的欄位包括:所有儲蓄用的銀行帳戶餘額(包含活存和定存)、外幣(成本,折合台幣金額)、股票總值(成本價)。須注意,這裡不包含應繳未繳的信用卡費即將繳付的貸款/房租/家用等。能夠精準計算的前提就是,必須將各用途類別的款項分別存入不同帳戶。外幣和股票總值雖然依照匯率和股價波動沒錯,但這裡只依照成本計算,那是因為這些屬於未實現損益,我們投入外匯&股市的預期目的就是賺錢,所以在我們尚未實現損益之前就先依成本計算,等到真的換匯/賣出之後再換填入銀行活存餘額。
  5. 信用卡小計:一張信用卡獨立一列,分別記錄各家銀行上期/本期/下期帳單金額,其中本期的現金回饋我也會特別註明。
  6. 信用卡總計:加總上方所有信用卡的欄位,主要列示全部上期/本期/下期應繳&已繳金額。
  7. 外幣:各家帳戶分別一列,包括幣別/金額/平均匯率/等值台幣,最後加總。
  8. 股票:各標的分別一列,包括股數/總成本/平均每張價位,最後加總。
  9. 外幣現鈔:總是有些零星現鈔,這部分雖然不多但我也是會記錄下來,金額不大就不列入資產計算。
  10. 銀行帳戶餘額:一個帳戶一列,包括活存和定存,並註明用途(例如股票交割/房租/家用/生活餐費與雜支/娛樂……),最下方是總計。月薪族每個月領到薪水,就依照用途分別轉入不同銀行帳戶,修改balance。
  11. 備註:左邊是每月新增sheet時的謄寫步驟,把SOP訂清楚就不會手忙腳亂。右邊是其他備註,例如各家銀行信用卡結帳週期起訖日、定存利率等等。
  12. 最近一期水電瓦斯費:之所以特別寫這欄位是為了提醒自己節約能源啦。
  13. 本月總資產與上月總資產差距:這也是相當重要的欄位!這必須跨頁籤計算,目的是真正知道自己的資產水位和上月相比有沒有增加!如果只看單一月份沒有座標感,有了比較才知道是不是真的正成長。
  14. 圖表:包括月薪成長趨勢、年薪成長趨勢、總資產成長趨勢、水費/電費/瓦斯費的每月統計
  15. 其他統計:這是後來想知道才增加的欄位,主要是「每月總資產平均結餘」、「當月信用卡卡款總金額&現金回饋總額」
  16. 集保庫存總覽:這是截圖集保APP各家券商的股票庫存股數統計。只要將紙本存摺升級數位存摺,即可透過集保APP檢視跨券商的庫存喔。
  17. 加班費:本月份加班日期時數,計算大概的總和。
  18. 優惠存款利息:例如定存等每月存款利息,我會特別獨立出來記錄觀察。
  19. 月薪/年薪:以此產出上方圖表。
  20. 每月總資產:以此產出上方圖表。
  21. 貸款利息:不論是車貸房貸還是個人信貸,每月利息都會清楚記錄。
  22. 水費/電費/瓦斯費:以此產出上方圖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資
    全站熱搜

    Nonst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