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

以前對信用卡印象不太好,覺得現金就能買的東西何需信用卡?辦卡是否都只為貪圖先享受後付款?容易被詐騙?但現在會思考既然都是要付出去的錢,當然要選最經濟實惠的方式,先享受、後付款、分期零利率的確很容易讓人無痛消費,掉入不知不覺過度消費的漩渦,但我覺得這是個人應學習把持的問題,畢竟辦卡不等於卡奴,善用信用卡分期、延後付款才能盡量留多點現金在帳戶中生利息,也讓現金流更靈活,賺取活動回饋金亦不無小補,累積在銀行的信用,未來要辦理貸款也可以爭取較好利率。
 
【辦卡與用卡原則】
1. 一定要符合自己平時的消費型態,不要為了很少使用的特定優惠或眼饞新戶禮而辦卡。
2. 只要現金回饋,避免紅利點數兌換,直接折抵最實在。
3. 要年費的BYE!只接受免年費或任刷幾筆的低門檻。
4. 一定每月繳清總額,不繳最低金額,絕不動用循環利息。
5. 除非上萬元金額較高的消費,才動用分期。(目的是讓自己感受到花錢「夠痛」,不要因為分期就無感)
 
【目前持有卡片】

「hsbc現金回饋御璽卡」的圖片搜尋結果

GoGo悠遊御璽卡- 台新銀行

「富邦數位生活卡」的圖片搜尋結果

「pi卡」的圖片搜尋結果

滙豐銀行
現金回饋御璽卡

台新銀行
@GoGo悠遊御璽卡

台北富邦銀行
富邦數位生活卡
玉山銀行
Pi拍錢包信用卡
 
【清楚列示使用優先序】
主要用途 優先使用卡別順序 備註
國內一般消費
[ 街口 ] 台新GOGO 2.5%
[ 實體卡/ApplePay ] 匯豐御璽 1.22%
綁定Richart自動扣繳卡費回饋更高3.5%,但我為了便於記帳所以一律以薪轉戶扣款,覺得有回饋就好、不貪高回饋了。

旅遊商品 KKDay/Klook
機票
海外消費
國外訂房網站

匯豐御璽 1.22-2.22%

因為旅遊商品、機票對台新GOGO來說都不算數位通路回饋範圍,所以我覺得簡單來說就是旅遊相關都用匯豐無腦刷就對了,就算是國內網站也有1.22%。
(台新FLYGO綁定Richart帳戶回饋更高,若我哪天願意大費周章改變綁定扣款方式就會改辦這張了)

網路購物
電影數位訂票
高鐵網路訂票
台新GOGO 2.5%
富邦數位 2%
 
電信費自動扣繳 富邦數位 2% 幾年前就已經設定台哥大自動扣繳了,就沒去研究更換。
繳保費 玉山Pi卡 2.5% 我是保富邦人壽,之前富邦卡有1%折扣+0.7%回饋,2020年開始只有0.5%回饋,所以就跳槽玉山Pi了。

P幣使用通路(全家、PChome...)

玉山Pi卡 4-5% 盡量透過拍錢包支付,回饋才高。
繳稅 玉山Pi卡 1% 2018年繳稅回饋1%P幣,是業界最高呢。
 
以上是我目前的使用配置方式,詳細的優惠內容每年都不同(聽說gogo卡2021年優惠減少了,大家可考慮永豐大戶等其他家數位帳戶+信用卡組合),且每個人的消費習慣不同,還是要了解自己的消費分布屬性才能找出最好的搭配方式。儘管現在手上已經有多張信用卡,有時候看到新卡優惠仍會被吸引目光,但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就會知道方便易用最重要不論有幾趴回饋都不會比現金放在口袋裡來得最實際。觀察近幾個月的實際帳單金額(2021/1-4),四張卡合計消費三萬多的情況下,回饋金額約200-400元左右。
 
老實說如果真的要選最重要最無腦刷的,我只會保留匯豐現金回饋+台新GOGO,其他卡片也許是已設定自動扣繳懶得更改、又或者有時特定店家會有其他銀行合作優惠,反正免年費,沒剪卡也算是保留彈性,累積往來信用評分,也許以後需要貸款也有幫助。
 
另外我會把每張卡片的優惠都清楚條列,然後依照平常的消費習慣將適合使用的卡片依序列出來如上表,這樣平常在消費的時候就可以直截了當知道當我在何種消費情境應該優先刷哪張卡(列出兩張是因為有時候某張卡可能無法刷)。
 
 
【其他剪卡原因】
  • 國泰PLAY悠遊聯名卡:自動加值回饋比較多,但後來一般消費提高門檻到五千,我覺得太高就索性剪卡不用了。
  • 中信無印聯名卡:當初就是因為想買某商品才被業務說服辦卡的@@  後來買完以後就清醒剪卡了!
  • 玉山統一時代聯名卡:美食88折優惠取消後覺得沒誘因了。
  • 玉山JCB晶緻悠遊卡:起初是為了悠遊卡加值回饋而辦的,但發現登錄太麻煩,且後來買了1280定期票。平常折扣不多,去日本刷這張也沒比較優惠。
 
【注意回饋登錄】
每次消費前都會留心一下該通路刷哪張卡有優惠?消費金額較大的時候會注意是否有回饋刷卡金或分期滿額活動可登錄,透過活動網頁或是銀行app進行卡友登錄活動,直接查詢可登錄的活動,按下去就有回饋啦。若有些優惠登錄實在太勞神費時,例如玉山JCB悠遊卡自動加值每月回饋10%很高,但需每月一號搶登錄,這也是如登天x般的困難便放棄不搶優惠了。有時看似很多回饋卻一堆門檻但書,那就不要追逐蠅頭小利、乾脆放棄吧,畢竟時間精神也是成本啊。

補充說明
1.  例如「單筆分期滿額1萬元贈刷卡金50元」,指的是該筆消費總額達1萬、並進行分期付款即可達回饋標準,不是指每期分期須達1萬喔。
2.  例如「現金回饋每月回饋上限500元」,是按月回饋喔,假設一筆消費金額上萬元、按原本回饋比例應獲得1500元現金回饋,那麼一次付清是最不划算的,虧損1000元!進行分期付款是最划算的,例如分三期、每期就能拿到500囉。
3.  例如「單筆滿額2萬元贈刷卡金300元」,是於某月份統一回饋喔,即使分六期付款,也只會在某個月份統一入帳300元刷卡金(負數金額折抵下次帳單),而不是分六個月、每月回饋50元喔。
 
【善用行動支付優惠】
以前Apple Pay剛推出的時候,各家銀行紛紛祭出優惠,當然善加利用。另一方面是出於本身熱愛數位工具且希望隨身物品保持輕便簡約的原則,時常覺得掏現金支付很麻煩,有些卡別若很少拿實體卡拿出來刷,就甚至只需存在apple wallet根本不需帶出門了。使用街口支付優惠多多,街口幣直接無痛折抵下次消費,可以綁定銀行帳戶、信用卡(部分銀行端視為網路消費),還可以設定電子發票載具條碼,如果店家消費支援街口我就優先開街口啦。
 
我的支付順序:街口(GOGO卡)→Pi拍錢包(P幣場景)→APPLE PAY→實體信用卡→現金
 
image  「pi 錢包」的圖片搜尋結果
 
就算不使用信用卡,街口支付也可以綁定銀行帳戶直接扣款,2%回饋街口幣可以直接折抵下次消費(1街口幣 = 1元NTD),眼見為憑超有感!尤其水電瓦斯繳費使用街口帳戶(不是信用卡喔,是儲值帳戶)也有回饋,真的很佛~
 
【設定ACH自動扣繳】
既然要使用信用卡,就別再浪費時間手動繳費了吧!申請ACH自動扣繳不僅不怕忘了逾期繳費,像台新綁定Richart帳戶還有額外的回饋優惠。我的電信帳單也有綁定富邦數位卡,享2%現金回饋,台灣大哥大可以直接上官網申請,比去門市填寫紙本更快生效喔。
 
【設定消費通知,每月帳單仔細核銷】
每張卡我都有設定消費通知,透過Email或是簡訊推播通知都可以,才能在第一時間防止盜刷,一旦收到自己沒印象的消費通知,就會立刻打去客服詢問(每間往來銀行的客服都存在手機常用電話簿裡呢),有時候國外消費或是部分飯店業者也會先刷一筆試試看你的卡是否能刷過,儘管如此我也都還是會打電話去確認,謹慎點總是比較好!每月電子帳單也都會與google drive收支表逐筆核銷,現金回饋多少、分期還剩下多少、哪一筆金額有誤,一目瞭然。
 
【紅利捐贈】
電子發票通常選擇輸入愛心碼直接捐出電子發票捐贈看這篇)。至於信用卡紅利點數能公益捐出就捐出,例如:國泰舞動紅利2000點等於台幣120(申請表在這裡),雖然手續有點麻煩,但只要想到是做好事就很有動力。
 
搭配使用以下APP:
雲端發票,可以把主要捐贈對象加入口袋名單,設定widget更方便查看。
Easy wallet,綁定所有悠遊卡,所有加值交易明細和餘額都一目瞭然。
UUPON,綁訂所有悠遊卡,全家便利商店悠遊卡點數優惠,每筆消費滿50元累積1點,4點可以折抵1元,不定時可用點數兌換商品或全家現金折價券,個人覺得這相當實用。
 
  
 

 

股票

我認為長線短線各有利弊,應該分頭進行,尤其趁年輕可以多一點企圖心,所以嘗試短線也OK。透過網路銀行/行動APP下單,看盤方便又有手續費優惠。
 
【長期存股領配息】
ETF個股產業龍頭為主,整股價格太高的就零股買進,定期定額買進就是拉長時間去攤平成本,過程中遇跌多買進一點,漲10-20%就分批賣出一些,大多保持等待配股配息。
-ETF:股票型指數基金,一次買進一籃子的標的,成交量大,流動性大,不必擔心倒閉,最熱門的像是台灣五十(0050)、高股息(0056)、中型100(0051)等.可以操作反向ETF避險(「反向」長期來說是走低,所以不適合長期持有喔)。
-個股:選擇穩定獲利的產業龍頭,先從金控著手,例如常聽到的官股行庫四金二銀、或是跟著法人選金融股,找近十年累積報酬率超過100%的/近五年股利平均配發率夠高的標的,存個50張金控股,再來配置其他產業例如交通、電信三雄、食品、台塑四寶等,建議是內需產業/大型權值股/穩定配息高殖利率,避免全部壓在單一產業或單一企業。
-建立自己的存股年曆,甚至和其他投資商品搭配(ex: 股票 + 股票型ETF + 債券型ETF + 定存),讓自己一整年每個月都能領息喔。(參考:柴鼠兄弟買季配ETF月月領息理財達人秀股魚12次月配息股民曆
 
【短期操作波段,賺價差】
個人認為最簡單方式就是不特別關注大盤,直接從最近跌停幅度前幾名去篩選出 台灣五十 或 中型100 的成分股,以及 金融 / 電子 / 民生……等各產業的資優生,找出標的後,查詢相關新聞評價看看該公司的營運體質是否優良、關注該公司的近年獲利與股價走勢(基本面),有餘力就再搭配看K線圖是否跳空、站上周/月均線(技術面),判斷有回升趨勢就可逢低買進,保守點漲10-20%即可賣出獲利了結。
股海起伏影響因素百百種,像covid-19沒人能預先料想得到,是否有把握回升?對散戶而言沒有內幕情報其實也無所謂什麼把握不把握(就算有所謂「情報」,你敢輕易相信嗎?),何況看到新聞早就為時已晚。雖然這方式確實不夠嚴謹(這就是for小資小白的簡單作法嘛),但簡單來說就是「找出資優生標的,趁相對低點逢低買進」(尤其是自己有在關注、熟悉的產業),最好還有穩定配息,這樣進可攻(有機會賺價差)、退可守(穩領股利),只要長短線分流進行,不至於身家被套牢,多練練功也是賺得經驗。
 
【申購股票抽籤】
當上市櫃公司要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的時候,例如已上市公司要現金增資,或公司要首次上市櫃,會有一定比例的股數公開讓民眾申購,申購的目的就是為了賺取市價與承銷價格的落差,就算沒中籤也只有損失手續費20元(中籤後另有手續費50元),但價差通常少則數千元,多則數萬元,相當值得一試。個人選擇避開KY股、價差過小的股票,如果抽中也是當天收盤之前賣掉,不要想長期持有,獲利入袋為安啊。
 
【進修資源&工具】
除了報刊書籍之外,現在網路資源豐富,有非常多的youtuber/線上課程教大家如何投資理財,每個都有自己的獨門心法,我覺得可以多參考比較:
柴鼠兄弟:深入淺出的風格,搭配清楚的表格彙整,除了Youtube頻道,還有出書喔。
老王:補教業者風格的資深分析師,著重短線&技術面,除了Youtube頻道影片之外可另外付費會員,解鎖更多報明牌帶你殺進殺出的功能。
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主持人謝哲青feat.多位理財專家,除了股票之外還有房產、權證等其他投資主題,閒聊部分可以轉1.5倍速快速略過~
理財達人秀:Youtube頻道,主持人李兆華feat.多位理財專家,節目中穿插許多圖表整理,閒聊部分可以轉1.5倍速快速略過~
Smart智富月刊:發行多年的理財雜誌月刊推出的Youtube頻道。
Mr.Market市場先生:粉絲團和網站不定期有最新分析文章,另外可加入facebook讀書會社團,以及美股ETF線上課程(強者我大學學長!)。
實體/電子書籍:除了最經典的《窮爸爸富爸爸》,近期諸如《投資金律》、《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等,不勝枚舉,我會透過Hyread等電子書平台購買或借閱。
線上課程:yotta / 六角學院 / Hahow 等平台都有許多課程資源可參考。
 
電影海報圖片 image 申請安裝三步驟 鉅亨網- 每日必讀財經新聞, 國內外投資產品報價與投資社群討論- Google Play 應用程式
國泰證券 - 股票快選 艾蜜莉定存股 集保e存摺 鉅亨網

各種產業/題材/指標選股,我會先透過這app去篩選找到觀察標的。

在多年前理財雜誌就頻繁亮相的素人艾蜜莉,推出自己的app教大家找到合理價格購入定存股,付費可以解鎖更多進階功能。有了觀察標的,我會在此建立自己的觀察名單去看紅綠燈指示價格區間,最後才去券商app看交易量&K線圖,並且決定下單。 向各自券商申請紙本存摺升級,在這個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推出的官方app中可以跨券商檢視庫存,最方便的是以往券商寄出的紙本股利通知書,在此可以一覽無遺! 即時推播全球財經新聞、市場趨勢。

 

 
 

 

外幣定存

現在台幣定存利率太低,外幣利率稍微好些,只要在買進的時候在匯率相對低點,未來到期後加上利息,在匯率相對高點就可以換回台幣獲利了。現在銀行行動app都有到價通知,觀察外幣匯率走勢,設定你覺得合理的價格,到時候買進即可(同樣可設定提醒賣出)。需要注意的是,誰也無法預測匯率如何變化,如果賺了利率賠了匯率就不划算了,且定存一綁就是一兩年以上,一定要是不會急用的資金才能投入,不然中途解出就虧大了。透過網路銀行/行動APP申購外匯,方便又有利率優惠。
 
 

 

保險

我沒有購買儲蓄險,因為覺得獲利實在太低,只有為了醫療保障而購買醫療險,畢竟保險的本質在於降低風險、以免拖累家人,而非賺錢。保險這種東西不是投資生財,而是希望花一點錢去對抗發生機率很低的風險,求一份保障,所以健健康康平安無事這筆理賠金能不使用是最好。我自認是個定力很足夠的人,所以不需要透過儲蓄險去強迫自己儲蓄,而是保持足夠的現金流,寧可進行其他投資。
建議小資族:
  • 先考慮基本保障(意外險、健康險),再考慮重大傷病、退休年金、殘扶險等,減少壽險保額,增加殘疾保障。
  • 年輕小資先買定期險,隨著年齡增加,再考慮轉換為終身險的機制,經濟能力較佳或者家族有重大病史者才適合選擇終身型。定期險分為以下兩種繳費方式:
    • 期限繳費:為平準費率,分為六、十、 二十年等,繳費期間各年度費用一致
    • 一年一繳:為自然費率,保費逐年增加,適合在短時間內提高壽險額度保障
  • 保額:至少達到年收入的10倍
  • 保費支出:以所得的1/10為限
  • 假設年所得是50萬,壽險保額500萬,保費支出不超過5萬
  • 躉繳(一次性繳清)比期繳更划算,善用特定信用卡還有折扣
 

 

會員集點卡

集點卡這東西雖然有些麻煩,但我的觀念是既然是常消費的店家,剛好有就用一下,只要結帳時可以折抵便折抵,能換杯咖啡就直接兌換,能愛心捐贈就捐贈,絕不為了集點換優惠而額外增加消費,否則就掉進商業手法陷阱了。我也常常檢視錢包,不會讓太多發票或過期集點卡出現在錢包裡徒增重量。既然不會為了點數特意去湊合結帳金額,這些卡片到底消費多少錢換一點、多少點才折一塊錢之類的細節便不需特別去記憶。
 
自從雲端發票APP可以加入會員卡功能之後,我就把所有實體會員卡上的Bar code都儲存在APP裡啦,設定widget和發票載具一起刷,超方便!
 
「雲端發票app」的圖片搜尋結果
 
 
【HappyGO】
可用於遠東百貨、太平洋sogo、愛買、全家便利商店等,一般通路消費滿100元可累積一點,全家便利商店消費每50元可累積一點,這卡的點數我不會拿來折抵或兌換什麼優惠,而是全部用來愛心捐點,可用於兒福聯盟或唐氏症基金會等機構。上網設定點數自動捐贈在這裡,雖然我一個人的點數不多,但我相信積少成多、多多益善。
 
【UUPON】
全家便利商店利用悠遊卡小額支付可以兌換UUPON點數,綁定玉山悠遊聯名卡還有點數翻倍,只要在fami-port開通後綁定多張悠遊卡,之後從UUPON的APP就可以看到現在有多少點數、有哪些兌換活動,反正是本來就要消費的東西,通常會在全家fami-port紅利列印全家折價券,大約333點可以折現金一百元,如果能捐公益的話也會捐掉。
 
【星巴克隨行卡】
以前隨行卡每儲值一千元就有紅利一點,可免費兌換一杯中杯飲料,但自從改為星禮程制度之後就沒有紅利制度了。原本並不推崇這種單一店家儲值卡的,因為把錢綁死在卡片裡就只能在單一店家消費,但因為我實在太常在星巴克消費,使用隨行卡反而是較有利的。反觀我沒有很常在7-11消費,就不會想在iCash儲值,用悠遊卡就足夠了。簡單來說,如果不常在星巴克消費,用悠遊卡或icash聯名卡結帳比較划算(例如第二杯半價),若是熟客,我覺得隨行卡 + 星禮程比較實用(累積消費有買一送一或商品折扣)。我現在都不帶實體卡,直接用星巴克app付款、透過apple pay儲值,要用多少就儲值多少,反正儲值太多錢在裡面也沒有優惠,不如保留現金流吧。
 
【全聯會員卡】
會員累積點數可折抵消費,2019年終於推出APP綁定會員卡和行動支付,雖然Usability沒有很好但還是加減使用囉。
 
 

 
小資理財系列看這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資
    全站熱搜

    Nonst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