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數位帳戶,開通網路銀行
十多年前儘管尚不時興數位通路,我便已習慣查詢該銀行有沒有無摺帳戶可申請,例如我曾辦過富邦和渣打,寧可先花時間跑一趟去辦無摺帳戶V-banking,之後就可以節省去分行刷存摺的時間,還可享跨轉跨提的免手續費優惠。如今這世代大多已普及,現在網路銀行已可辦理大部分業務,省去大把跑分行臨櫃辦理的時間精神成本,中華郵政也有網路郵局(網頁&APP)可以申請,不須讀卡機、只要輸入帳號密碼即可登入使用,純網銀正夯,許多銀行申請數位帳戶還可以有其他優惠,例如永豐大戶或是台新Richart,都很適合年輕小資。
 
 
善用團購網/信用卡優惠
精打細算不表示就要無欲無求,乾脆不治裝、不化妝、別戴隱形眼鏡最省錢啦,但對我來說這可不行,當然要經濟實惠也不失享受:
  • 美容/按摩:臉部保養我自有一套方式,不需要固定去外面做臉,但平常工作壓力大,我是個超級重度按摩控,除了有固定光顧的按摩芳療店家之外,偶爾也會在GOMAJI上「陌生開發」一下,千元以下的SPA按摩、泡湯券比比皆是,通常新客體驗價都是很便宜的,嘗鮮之餘當然也可能踩到雷,不過稍微爬文一下挑評價不錯的店家通常都頗划算。這些店家通常是希望累積口碑,如果覺得商品服務不錯,店家可能會推薦下次不必透過團購券消費也可享優惠,畢竟不想再被團購平台抽成嘛,如果嘗試到真心不錯的店家我也很樂意當回頭客。
  • 美髮:以前長髮的時候,每次染剪燙髮都是大筆開銷,頭髮長度過肩的女生都知道,每次全套整理下來四、五千塊都是常見的事。以前我都會上GOMAJI找染剪燙優惠的店家,一次做足大概只要兩到三千元,接下來如果店家服務不錯,就會進一步了解後續收費標準,如果可接受就會再光顧。短髮之後幾乎每隔一個多月就要剪髮,而短髮髮型就非常看重剪髮功力了,因此經過幾次實驗之後找到我認為功力了得的髮型師我就會固定去洗剪髮(六百元內可接受),但這樣的店家通常染護髮收費都比較高價,因此我會去染護髮專門店另外染髮,加上頭皮隔離也只要幾百元就可搞定。絕對不會想要自己買染劑回家DIY,因為省沒多少錢、染劑未必安全還讓自己累了半天,不如上髮廊好好休息一下吧。
  • 美甲:現在的生活無法再花大把時間自己玩光療(斷捨離到現在材料也幾乎被扔光了),平常只上幾支素雅裸色快乾型的指甲油。雖然做一次光療美甲約可維持三週,但因我指甲生長速度很快(常碰水的關係吧),加上指甲又薄、禁不起一磨再磨(甲緣會變成千層酥!),所以只有久久一次偶爾想要做造型的時候就從GOMAJI上「陌生開發」,通常不加卸甲只要數百元即可搞定。我十分重視優雅漂亮的指緣細節,不喜歡粗糙的手指動輒勾破刮傷衣物,尤其有在做家事的雙手更要留意,隨身攜帶護手霜,不定時磨除硬皮&擦拭指緣油。
  • 美食:飯店Buffet或下午茶會注意信用卡優惠,少一成服務費或者下午茶買一送一,有聚餐需求可多加利用。
 
 
二手物義賣/以物易物
時時警惕自己,添購日用物品盡量以品質優先,買好一點的東西用得長久才是最節省且環保(雖然價格可能高了點,但應常常告訴自己:「我值得這樣的好東西」),愛物惜物更是延長物品壽命的關鍵。如果有這兩年沒再使用的冗餘物品,我會首先整理乾淨、包裝整齊,看是否轉贈給需要的家人朋友,或者捐贈義賣,再不然就是透過swapub以物易物。很多東西說真的賣不了幾個錢,但我覺得流通給需要的人會更有意義,或者可以換來其他我需要的生活日用品那也是再好不過了。
 
 
日用品逢特價適量採購
  • 從大學開始到外地生活,所有日用品便是自己採購,會留意常用物品的均價是多少、價差多少才是真正划算而非行銷噱頭,實體門市和網路通路我都會快速進行比價,例如:屈臣氏(善用app/官網購物及寵愛會員點數折扣)、寶雅(會員折扣)、momo(折價券超多)、PChome(Pi錢包P幣回饋)、yahoo購物中心(偶有折價券)、松果購物、生活市集......等。
  • 我的習慣是不定期檢視日用備品庫存量是否充足,如果快用罄了就注意適逢特價、提早適量買進,盡量不要撐到最後不得已而去買原價品。因為很多時候越便利容易取得的商品就是比較貴,賣你方便、賣你即刻滿足慾望,例如網路通路的折扣常比實體通路多,速配的商品總是比一般配送來得貴,便利商店價格通常都比量販店高。相反來說,如果比價比得太過了頭,相對也是在耗損即刻享用、節省時間的好處。
  • 須注意的是,我還是有自己慣用的品牌習慣(難用的爛商品送我都困擾啊),並不因為便宜就不顧安全品質或違反環保原則亂買特價品!價錢貴些也就算了,連品質也沒比較好,就會覺得錢花得不值得啊。(參考:慎購日用品
 
衣服鞋包計畫性消費
常見一些省錢心得分享,譬如一餐五十元、幾年間不買新衣服之類的極端節流作法,但我自認不是這種物慾極低的個性,而且人生不過活這麼一次,如果不能照著自己喜歡的樣子開心過日子,實在可惜了。所以別想得太極端,我會把該存的錢先扣起來,剩下的預算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我evernote裡還有長長的wanna list呢),想吃什麼也別客氣(餓肚子買奢侈品我真的辦不到),當然這其中比例調節就隨個人意志了,反正原則就是發薪下來馬上先把該儲蓄的部分扣起來,剩下的便是想方設法把這筆錢發揮極致、花個精光
 
有些東西的確一分錢一分貨,但有些便宜也未必不是好貨,主要應學會分辨商品品質優劣,不要被行銷手法牽著鼻子走,吃了虧就當上一堂課、學一次乖,以後要知道哪些東西不該貪小便宜,當貴則貴。即使隨著收入增加,購買前我還是會在網路通路和實體門市間比價,基本上只要確保商品來源及品質正確,都能夠以最優惠的價格入手。
 
女生最愛的衣服鞋包我也一樣不少,有想要的東西才會讓人有努力工作的慾望,但一定都是有計畫地消費,把慾望清單checklist寫在evernote,附上參考圖片和價格,不太會衝動購物。以前買衣服容易因為便宜就隨意入手,但後來看到快時尚造成的浪費與破壞環境,就不敢再隨意亂買了!這個世界已經生產過剩,大量而平價的商品侵襲蔓延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迷失在慾望之中,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想要」,其實根本「不需要」,造成浪費與破壞。
 
【保養品/化妝品】
雖然也很嚮往《積存時間的生活》裏頭的英子奶奶的生活風格,但對現在的我來說完全不使用保養品、化妝品還是很困難的事,但起碼我只買必要的物件,避免冗餘的瓶瓶罐罐(從簡生活也能減少平常清掃的負擔),且大多只選在折扣活動的時候一次購足,透過APP網路商店不僅優惠又方便,不在店裡亂逛就可以避免衝動消費,只把清單上的必要物品丟進購物車結帳。
 
【服飾】
  • 計畫消費:看到別人好看且適合我的穿搭,我會找些相關圖片筆記在evernote做成我的Lookbook,下次逛街時就只找清單上的衣服,不會衝動亂買其他不在計劃內的品項。在實體門市看到心動的商品,第一時間先查看網路通路有沒有特惠。
  • 時常整理衣櫃、維持心動的感覺:我常常檢視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把用不上的東西分送給親友或需要的人(那些丟了可惜、又不知道該送哪的才真的惱人),每次整理衣櫃的後悔程度都越來越少,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最好的狀態就是讓衣櫃保留一點呼吸的空間,悉心將衣物維持在好的狀態(保持平整別皺巴巴的、常清除毛球),衣著才更有品質,要轉送他人時也才有價值。雖然我很喜歡斷捨離帶來的痛快,但看到某些崇尚極簡主義的書籍教大家「盡量買、盡量丟」,實在相當無法苟同!若因此造成資源浪費,說真的我還寧可不時尚呢,所以追根究柢是要懂得控制欲望、不要衝動消費,並且將資源流通給需要的人
  • 私服制服化是很好的節約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穿搭風格,讓衣櫃裡的物件彼此能多重穿搭發揮最大效益,每次出門前也不會苦思太久、浪費時間。
  • 別怕麻煩要盡量試穿確認是否適合自己:夜市很多物美價廉的衣服,但絕對要確定自己合穿,因為本身屬於厚片人的身材,以前買過太多看起來很好、買回來卻穿不下或很卡的衣服(尤其褲子容易誤判),非常浪費呀,於是後來下定決心一定要先試穿,如果沒有把握可以好好駕馭的版型,絕對不要輕易入手。
  • 添購有質感的單品提升自我價值:有質感的商品未必高價,但絕不要貪便宜購買容易破損起毛球的材質,尤其外套要兼顧體面與機能,預算會更高。
 
【鞋子】
  • 材質品質優先:材質不好的鞋子穿了可能受傷還容易滋生臭味,基本上都選擇真皮比較能長久保養。
  • 一定要試穿:如果網購發現好像不太合穿千萬別怕麻煩一定要退換貨,因為鞋子真的是勉強不來的東西,一點不合腳就走不下去了(跟人生伴侶一樣呢),我習慣到實體門市試穿沒問題之後,再上網看看線上通路有無折扣。
 
【包包】
  • 注意材質:人工皮革實在很容易破損,所以跟鞋子一樣我幾乎都只選真皮材質
  • 重視質感:基本款、材質好的包包才可以長久使用,通常實體門市櫃位試背過覺得真的很喜歡,就先上網查查網路門市或代購有沒有更優惠的價格,有些去年過季的包款或顏色會有特價,畢竟比起當季熱門款,我更在意哪個適合自己。如果確定要在實體櫃位買,那就會看哪間百貨公司有滿額或卡友優惠。
 
 
善用免費資源:學習、閱讀、運動
【學習與閱讀】
作為小資,雖然沒什麼餘裕訂閱雜誌或買太多書,但也絕對明白閱讀學習這件事,可以省錢,卻是絕對不能省事的,否則就得做一輩子的小資了!我無法理解許多人總是大手大腳訂閱一堆雜誌,或買一堆書卻根本沒看,只會成天打卡上傳急著告訴別人自己有多上進,而這些知識從未消化內化,根本是表面工夫(如同李尚龍所言:「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拜現在網路科技發達所賜,網路上有許多網站或電子書可以閱讀,就像學英文不一定要出國念語言學校,其實只要有心,處處都可以學習。當然,有些該花錢報名上課的千萬別吝嗇,因為通常免費資源的深度有限。實際上如果真有心要學習,身邊一定有許多免費資源可以運用,我認為若真正善用這些資源,早已提升大半程度了!例如學生可以多運用學校圖書館,或用學生身分報名許多研討講座活動都有優惠;如果是上班族,也可以閱讀公司訂閱的商業雜誌、利用進修補助去外部上課;像我從事設計工作,網路上有許多社群大站分享各種取之不盡的技術文章;HyRead公共圖書館也有許多電子雜誌書籍可供閱讀!可以從電腦網頁瀏覽,也可以利用通勤時間用APP閱讀。
 
除此之外,閒暇時間到公司或住家附近書店翻閱書籍(告別我的摯友中山地下書街則是另一個悲傷的故事了……我不想要大企業集團商業化的書街呀),雖然都只是隨手拿起感興趣的書,也許烹飪、運動、又或者勵志、企業經營,但我覺得這也是很好的學習:我覺得不一定內容要多艱澀深奧、或是正襟危坐地字字細究才叫「閱讀」,重點是自己吸收消化了多少,因為每本書都是作者嘔心瀝血的作品,即使整本書翻閱下來只受一句話感動,那我覺得也足夠了!而廣泛接觸各種層面領域的書籍,也是很好的拓展思考與生活的方式。
 
順帶一提的是,大部分的書我會在書店或是以電子書方式看完,但有些書還是想買回家好好閱讀,除非是需要珍藏或留存的工具書,否則通常做完筆記就會拿去茉莉書店賣掉,不喜歡囤積在家裡,也讓資源流通到更需要的地方。
 
另外實體課程方面,政府有在職進修補助產業人才投資方案,報名課程都享有80%-100%、3年7萬的學費補助,多種產業技能可以透過此管道學習。
 
總結來說,我的進修資源包括:
1. HyRead 公共圖書館(以下是我常用的,可以線上申請借閱證)
 新北市立圖書館:https://tphcc.ebook.hyread.com.tw/
2. 常在書店隨手閱讀,買書優先考慮電子書或二手書店
3. 參加網路社群,例如facebook社團、Accupass平台上等各單位舉辦的講座/課程
4. 網路社群大站的共筆技術文章(可以追蹤訂閱後另作閱讀筆記)
5. 政府在職進修補助
 
【運動】
  • 不盲目追求高檔配備:平常衣著我也不是在意名牌的人,對運動也是如此。知名運動品牌一件壓縮褲就上千元,到迪卡儂專賣店一次購足運動內衣、壓縮褲、跑鞋等用品,還綽綽有餘呢,商品物美價廉,還有專業店員可協助諮詢,瞬間覺得跑步這件事離自己不那麼遙遠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運動的關鍵是本身的意志力,從來不是裝備、課程的問題。
  • 依照訴求判斷是否花錢加入健身房:有的人認為花錢加入健身房會員,才會因為心疼這筆費用而甘心每天去運動;有的人是需要專業教練指導譬如健身、瑜珈,所以花錢去上課。而對我來說,不追求大幅減重瘦身,主要希望改善長年的肩頸僵硬痠痛與圓肩問題,附加價值就是增肌減脂、雕塑身形!以下我的作法給毫無運動習慣、從零開始的小資參考:
         ✓ 如果能接受跑步,就先跑河濱吧!本身不嚮往什麼女孩時尚路跑,對我而言那些訂製跑衣、獎牌獎品是滿製造垃圾的。不建議跑路面街道,因為廢氣排放實在太多了,尤其晚上跑公園狂吸二氧化碳,根本在當人體空氣清淨機,河濱可以呼吸新鮮空氣、還可欣賞風景,好處多多。
         ✓ 加入有教練的健身房/運動中心,建立正確/固定的運動習慣:運動白紙(白痴)的人千萬不要亂操作器材以免受傷(例如自己看youtube瞎練),所以不是上教練課,就是上團課。
            教練課:費用平均每堂1500以上,如果預算許可就每週上至少一堂一對一教練課吧。
            團課:健身房又分大型連鎖或小型連鎖/私人,前者如WG是入會費+月費吃到飽,團課通常免費;後者則每堂課平均4-500。地區型運動中心團課雖然便宜許多(約1-200),但我自己比較不喜歡運動中心的師資與環境,例如優質老師就爆班人滿為患,小班教學的可能師資就打折,硬體設備是否齊全和衛生程度就更難說了。然而以初學者一週運動2次來說,每週一堂團課、一堂教練課已經很值得鼓勵了,但即使團課是贈送免費的,光教練課每個月費用保守估計至少也要六、七千;如果只上團課、不上教練課,就看要選擇哪種運動環境,要是不想去運動中心(人多擁擠搶設備、硬體不齊全...)、也不喜歡連鎖健身房(綁約期長、價格不透明、業務推銷壓力大...),那在小型健身房至少每個月也要投入三千左右。沒有運動習慣的初學者非得投入這麼多成本開始嗎?

    我的選擇是先去curves女性健身房,每次30分鐘,器材簡單、費用相對低廉,沒有壓力地先讓自己養成習慣平均每週去運動1-3次,每月固定inbody量身讓我確實追蹤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況,而數字證實的確每個月逐漸小幅進步,讓令我非常有成就感!接下來才增加其他面向的運動。

        ✓ 針對特定部位/需求進行加強:加入以堂數計費的小型健身房,主要參加TRX、熱瑜珈、空中瑜伽甚至壺鈴等團體課程。

     結論 : 有段時間我是以吃到飽的curves搭配以堂數計費的小型健身房,前者簡單省時無壓力,每月固定量身掌握具體數據,後者則深度放鬆、訓練核心肌群。計算一下自己的運動成本,將一次性的入會費用攤平至整個會籍期間,加上每月信用卡自動扣繳的月費,敝人每月的運動成本是3500元有找,至少12次運動(各6次)的話,平均每次運動成本是290元,行有餘力每個月超過12次就更划算了。

  • 隨時輕肌力運動:曾看過一本書是關於日常輕肌力運動,正好符合我的習慣與想法!有事沒事都鍛鍊一下自己的各部位肌肉與耐力,例如縮肚腹、挺背挺胸,找到機會就伸展(例如洗澡時、等車時、捷運拉環、坐在辦公桌前也可以抬抬腿……如果在捷運上看書看手機覺得眼壓高不舒服,就乾脆來場微訓練吧)。奇妙的是以前從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的我,第一次透過inbody檢測儀量測出來的數據,全身肌肉量居然幾乎都是正常足夠的XD 如果真要歸功,我想應該是因為經常做這些動作吧。(延伸閱讀:日常懶人運動Tip:睡前伸展/辦公室運動
 
 
省下的時間精力,創造更大效益
對於慾望清單上想要購買的商品,有人會認為不想浪費時間去做功課查找,但其實我大多利用零碎時間,加上火象星座的急個性所以一有空檔就馬上著手,通常會找的網路販售通路平台也不出常用的那幾個,所以大部分的商品我會覺得省下的金錢成本確實會比時間成本更划算。(除非我想要好好買一樣質量兼具的商品,不希望買到粗製濫造的爛東西製造垃圾,才會進行地毯式搜索)
 
以前學生時期或初入社會階段,幾乎無條件都只能透過花費時間去節省金錢成本,但隨著工作穩定發展、收入漸增之後,逐漸認為現在的自己不會吝於花點錢去節省時間,畢竟這樣才能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不論是投入工作耕耘專業領域、閱讀吸收更多新知、徜徉在自己有興趣的事都好。例如:
  • 隨著科技進步,以前只願意用google music、youtube聽免費音樂,現在不如每個月花月費聽spotify節省找resource的時間與精力,買Premium版連跳過廣告的力氣都省了,如果買家庭共用版本每個人還只需花費幾十元呢。
  • 以前遇到gmail信箱、雲端硬碟、dropbox容量不足只會分設多個帳號利用免費容量,現在乾脆繳年費買充足的google drive容量,省得帳號切換來切換去浪費時間,更多檔案可以獲得保障。

 
小資理財系列看這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資
    全站熱搜

    Nonst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